学院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学院新闻

化台风危机为教育契机 打造别样的思政课

作者 : 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 : 2025年09月02日

  2024年9月1日,是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开学第一天。在全校各班级的思政课上,主题为“‘剑鱼’无情,‘热海’有爱”的新学期第一堂思政课正在火热进行。在这堂别样的思政课上,老师不仅带领同学们回顾台风“剑鱼”经过三亚时学校抗击台风的全过程,更通过这堂思政课教育引领同学们在抗灾抢险中感悟家国情怀,激发责任担当。

  抗击“剑鱼”,践行共克时艰的“思政实践课”

  8月24日,今年第13号台风“剑鱼”携着狂风暴雨逼近三亚,学校党委积极响应省市统筹部署,科学研判,全力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各职能部门积极准备,假期在校师生全方位落实防范行动。

  8月25日早晨,风雨稍歇,假期在校师生便快速投入到灾后复建中,开始清理校园里倒伏折断的树木、清运垃圾。风雨中,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热海院人守护校园的责任与担当,化救灾现场为“团结与使命”的生动思政实践课。

  连日来,学校后勤部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预案,加班加点组织人力与机械设备,顶着风雨后的高温湿热天气,连续作业,分工协作,有序开展校园主干道疏通、倒伏树木清理、垃圾转运及环境消杀等工作,为恢复校园正常秩序打通“第一公里”。各单位积极响应,纷纷组织教职工和学生志愿者队伍,主动补充后勤力量,投身校园公共区域清障工作中,共同推进校园环境恢复,以将灾后重建现场转化为立德树人的生动课堂。

  聚焦“救灾”,打造有形有感的“思政专题课”

  在抗击“剑鱼”台风的过程中,思政课教师积极行动。已经60岁临近退休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邢启敏率先垂范,带领学院师生积极投入校园里的道路清障、垃圾清扫校园复建各项志愿服务

  同时,学院进行了多次集体备课,聚焦救灾一线凝练教学主题、挖掘典型案例突出思政元素、搜集影像资料提升育人效果,化“校园救灾现场”为“鲜活思政元素”,将全校师生齐心协力抗击台风、灾后清扫的亲身经历进行体系化梳理和学理化升华,最终推出了主题为“‘剑鱼’无情,‘热海’有爱”的思政专题课。

  这堂防风救灾思政专题课作为新学期第一堂思政课,通过丰富的影像资料将台风前后的校园进行对比,让没能亲历救灾现场的学生沉浸式体验学校防风救灾全过程,并从抗击台风的实际行动中认识到各级党组织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守护家园的使命担当,认识到校领导、教职工、学生和社会力量协同作战的优良风貌,教育引领青年学生从“见证抗灾”“参与抗灾”走向“挺膺担当”的成长淬炼。

  搬上“讲台”,上好立德树人的“思政育人课”

  长期从事《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文江玲老师作为志愿者多次参加校园清理劳动,当她和其他老师共同清理校园主干道上的残枝断叶时,看着几名学生合力抬起被风吹倒的树木,由衷地说道:“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不仅体现在课堂上,更体现在生活中。这几位同学的挺身而出就是我们《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鲜活案例,我要把他们的故事搬到讲台上去。”

  当我们把抗击台风思政专题课搬上“讲台”时,各个班级的学生在影像资料里看到了熟悉的领导、老师、辅导员,还有一些自己认识的同学。短短的一堂课,学生们从震惊、担心走向感慨、激动,时而爆发出阵阵掌声,时而叫出某位熟悉的名字并发出赞叹声。



  当青年教师符延秀讲到“在抗灾抢险中感悟家国情怀、在抗灾抢险中感悟党的领导、在青年志愿者行动中激发责任担当”时,2024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张佳琪同学动情地说:“台风那几天,我天天都刷到学校的视频,看到遭受重创的校园,我担心能不能正常开学。来到学校后,虽然光秃秃的树枝告诉我们曾经遭受了台风的很大影响,但干净整洁的校园跟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今天在课堂上看到学校防风救灾的全过程,我真正意识到为了校园重焕新颜如期开学,学校师生付出了多么艰辛的努力,也更让我们看到学校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责任与担当。我将传承和发扬这种责任与担当,积极参加义务劳动和志愿服务,在实际行动中展现青春使命。”

  这堂防风救灾思政课以身边人、身边事作为切入点,把一幕幕动人场面和一个个感人事迹作为鲜活的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育引领学生在灾难面前与学校同患难、共担当,不断激发学生爱校爱国、挺膺担当的青春底色。

  “‘剑鱼’无情,‘热海’有爱”思政专题课是学校跳出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沉浸体验式教学的有益尝试,也是从师生团结互助、共克时艰中提炼思政元素和育人要素的积极探索,更是将师生亲历的台风危机转化为思政教育契机的全新模式。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将把这堂防风救灾思政课作为起点,把社会“大课堂”和思政“小课堂”有机结合起来,运用好身边的思政元素,切实打造有形有感有效的“大思政课”,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的理论高度、实践深度、情感温度和育人效度。

   

  撰稿人:刘文玉  审核人:邢启敏、周伟

相关附件: